English

为“人民的好记者”放歌

1999-06-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葆纯 徐丹鹿 我有话说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在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烈士蒙难整一个月的日子,中国的艺术家和新闻工作者聚集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用深情的歌声缅怀英烈,讴歌祖国。

“我们的记者了不起”

当听说要参加“人民的好记者”电视晚会时,我国著名的艺术家秦怡、李谷一、刘秉义、杨洪基、许还山、彭丽媛、阎维文、郁钧剑、殷秀梅等以及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北京交响乐团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热忱。秦怡说:“祖国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崇高的使命。每一条战线上都需要这种献身的精神。”李谷一说:“我觉得我们的记者了不起,尤其是在紧要关头,记者都像战士一样冲在最前头。三位烈士既代表了新闻工作者,又代表了华夏儿女不屈的精神。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就像是代表三位烈士在唱,他们和祖国永远不能分割。”“有这样一个机会能与新闻工作者同台演出令我们很兴奋。我们要以歌声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怀念,对霸权主义者的抗议。”杨洪基与彭丽媛都这样表示。

为排演这次节目,艺术家忘我工作,十分辛劳。秦怡今年73岁,演出前一天早上六点就从上海的家里出发,赶八点多的飞机到北京。下午两点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排练,她的朗诵是第一个节目,她的右腿近来站立走动都要隐隐作痛,可她一站就是40多分钟。殷秀梅四五天前刚刚做过手术,带病参加彩排。她说:“如果是其他活动,我完全可以不参加,但这次我一定要参加。”许还山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台上不到一分钟,但他连续四天,每次排练都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要为这次晚会唱14首歌,北京交响乐团晚上还要参加预定演出,许多人的孩子要参加高考中考。“但这不是一般的演出。”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全力投入晚会排演。

中央电视台故事多

从5月30日基本确定晚会方案到6月7日彩排,仅一周多时间!这对中央电视台从台长赵化勇、文艺部主任赵安、晚会总导演王宪生一直到灯光师、美工,都是严峻的考验。

过去的成功俱往矣!眼下的6个主办单位、3个赴外地摄制组、几百名记者组成的方阵要学唱五六首歌……真可谓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牵一发动全身。于是,手机不停地开着,随时保持联系,从北京到佳木斯、到南京,从北京东城到西城,电波和人的脚步不停地飞驰。有的主办单位发现,为了几封烈士书信和原作复印件,王宪生、吴萌等上各报社选稿选书,常常是一头大汗。撰稿任卫新认真修改每一段串词和朗诵。

“手挽手”的一支队伍

晚会上,有一些诗篇和歌词是新闻工作者自己创作的。由虹云和岳斌配乐朗诵的《从邵飘萍到三烈士》一诗写道:“是那些纯洁得/足以做镜子的/无名英雄……/无意留下自己的痕迹/而无意间/他们把自己疲倦而活跃的身影/留在浩瀚历史的胶片中。”

这首诗,对新闻工作者的风骨作了传神的刻画,它出自本报编委、总编室主任何东平之手。他在晚会筹办会上看到题目,便联想到新闻界的先驱,想到千万英烈,想到百年进步新闻事业。他还想到与许杏虎、朱颖相处多年,两人牺牲当晚他开始连值夜班,凌晨睡一会后便忙各种悼念宣传事务,想写悼念文字没有时间。前些天,晚会节目组希望光明日报写出诗稿,他酝酿已久的情感终于喷发,不到一小时诗便写成。

晚会给人们留下难忘印象的还有一首由新闻记者自己作词并参加演出的歌曲叫《我们手挽手》。这首歌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周涛、文清、李晓萌、毕铭鑫等与刚在波兰合唱节获金奖归来的北京宣武区职业艺术学校的晓音女子合唱团及首都新闻界近90人一同演唱,表达了新闻记者对和平的呼唤,展示了新闻界团结如钢的意志。词作者毕铭鑫是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主持人。他说,当听到我国三位记者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身亡的消息,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母亲不要战争》节目里,看到朱颖母亲说“美国的孩子是孩子,中国的孩子不是孩子吗”之后,一种强烈要表达的词句奔涌而出:“谁的母亲不是儿女情感的故乡,谁的儿女不是母亲永远的希望……只要我们手挽手,共同努力不后退,远离战争世界到处是和平。”他找到音乐制作人冯晓泉。冯晓泉12岁时去过南斯拉夫,对一些使馆人员感情很深,也正想写些什么,两人一拍即合。一天后,当冯晓泉在手机里唱给毕铭鑫听时,两人都哽咽了。他们与首都青年记协联系,想让新闻记者共同演唱。北京青年报、生活时报、北京晨报等近200名记者闻讯参加了这首歌的音乐电视制作。《人民的好记者》晚会组织者听说并看过节目后,当即决定这首歌参加晚会演出。

“烈士”来到我们中间

当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和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国际部主任穆方顺为三位烈士塑像揭幕时,晚会进入了一个高潮。人们千呼万唤的三位烈士,今天终于回到了记者队伍,他们的音容笑貌一如从前。

看到大家欣赏的神情,来自许杏虎家乡的南京艺术学院青年雕塑家李广玉和晨光机器厂党委书记万来源十分欣慰。李广玉说,“这应该感谢南京电视台,是他们首先提出了这个创意。”他说,为了塑造好三人的塑像,他两下丹阳两上北京。一方面找有关照片资料,一方面与他们的同事朋友谈话,了解烈士生前的为人,把握人物的性格。由此,他产生顿悟:三烈士是英雄但都很普通,是平凡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邵云环是贤妻良母,许杏虎和朱颖刚成立家庭,有着美好的未来。因此朱颖的塑像突出性格开朗的个性,另两位烈士也都是微笑面对未来。这一创作也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控诉:这么美好的三个人都被杀害了。在塑造过程中,李广玉几易其稿,听取了许杏虎二姐许琳华、专程赶到南京的光明日报国际部美编赵和平和新华社邵云环同事的意见。万来源说,原来只打算为丹阳中学塑一个许杏虎的铜像,听取一些意见后决定:为光明日报塑造许杏虎和朱颖两尊像,还要为新华社塑一尊邵云环像。全厂职工为此捐款达6万多元。

“中国记者脚步匆匆”

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记者们组成的方阵。他们一连唱了《国歌》,唱了《歌唱祖国》,还唱了《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歌》……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烈士同行的缅怀。

六单位商议筹办“人民的好记者”电视晚会后,热情极为高涨。本来规定一个单位派70人,可许多单位都有上百人要求参加。短短的一周时间,各单位均加班排练。人民日报除70人方阵外,报社40人合唱团还排演了难度极高的无伴奏合唱《五月的鲜花》。在邵云环烈士工作学习过的新华社参编部和新闻学院,都派出人员参加了新华社方阵。他们说,一定要表现出新闻工作者的新形象。在光明日报,已连续一个月报道许杏虎、朱颖事迹和大量接待新闻单位采访的烈士的同事们,争相参加演出,国际部、广告部几乎全体出动,几位夜编室同志下午、傍晚排练后晚上继续上班。大家一个心愿:以深情的歌声、新的业绩告慰英灵。中央电视台是晚会承办单位,除担负整台晚会的编导外,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如赵忠祥、倪萍、沈力、水均益、海霞、朗永淳都踊跃参加。方阵一度超编八九十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欧拉美中心、俄罗斯东欧中心,这一段非常忙,又因为时差关系,时间极为紧张。他们说现在前方还有电台两位战友,想到他们,一定要参加好晚会,做好手头的工作。

怀念是无尽的,然而战斗的诗篇又在耳畔响起:

又出发了/又出发了/巴尔干战火未熄/中国记者脚步匆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